近日,社交媒体上一条关于浦东唐镇地铁站P+R停车场的吐槽帖引发广泛关注。包女士在帖子里详述了自己糟糕的停车经历:原本冲着P+R停车场一次10元的优惠选择地铁出行,结果离场缴费时状况百出——先是商场关门导致通往车库的人行通道关闭,她无奈只能从停车场车辆入口步行进入,紧接着在收费环节遭遇了系统不认账、客服不专业等问题,折腾许久才得以离开。
P+R,即Park and Ride,意思是“停车换乘公共交通”,驾车出行的市民,可以在城市外围优惠停车换乘地铁后快捷进入中心城区,是鼓励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设的一种便捷出行模式。然而,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上海有些地铁站P+R停车场位于商场地下空间,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堵点”,反而让市民“闹心”了。
“停车客服说完全不知道P+R是什么”
记者联系到发帖的包女士,还原了那次在P+R停车场停车经历:上午10时,她根据导航和现场指引,很轻松就将车停入了位于阳光天地商场地下的P+R停车场,然后乘坐商场直梯进站换乘地铁出行。可晚上22时30分前后,她返回取车时,却发现阳光天地商场在晚上22时就已经打烊关门,通往P+R停车场的人行直梯也随之关闭。
“我当天转了几圈都没看到有其他的人行入口,只能小心翼翼地走车行通道,那条路又陡又长,走得我心里直发慌。”包女士回忆道。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停车场车行通道坡度较大,且明确标有“禁止行人”的警示标志,步行入内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在P+R出口完成缴费后,商场停车系统显示还需缴费48元(图为受访者提供)
除了人行入口的不便,收费环节的问题更是让包女士火冒三丈。“我在P+R停车场出口刷交通卡付了10元,行驶至商场停车场出口,又被停车闸机拦住了,让我再缴一次费。”包女士按钮呼叫停车场客服,客服却说“完全不知道P+R是什么,只能看到系统里没有付费记录”。沟通中,客服又提出,包女士可添加微信号上传付款记录截图,她赶忙遵循客服指引操作,可依然没能等到抬杆放行。最后,附近值班的商场工作人员巡逻到这里,她才得以离开,“这一折腾就是20分钟,出行的好心情全没了”。
社交平台上的帖文,有网友表示自己曾多次被“二次收费”。
包女士有些不解,P+R停车场为何未能跟商场停车收费系统打通?带着疑问,记者也联系了停车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包女士遇到的“二次收费”系系统故障所致,“电子系统,总归会出现故障,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他表示,如果遇到“二次收费”的情况,先不要缴费,可以拨打张贴在附近的客服电话,商场工作人员会协助放行。
P+R停车场和商场停车场联动的缺失,还不止于“发生故障的收费系统”。由于P+R停车区域位于阳光天地停车场内,早高峰后,P+R停车场车位饱和,商场便会使用围挡拦住P+R停车场入口,不再放车进入。然而,14时前后,记者到场发现,上午停在P+R停车场的车已经有部分开走,出现了空闲车位,但入口处的围挡却依旧没有撤走,将想进入停车场的车主拒之门外。正在停车场内徘徊,试图进入P+R停车场的车主王先生气愤地说:“明明看到里面有空车位,可就是被这围挡挡着进不去,这不是明摆着让我停外面多交钱吗?”
唐镇地铁站P+R停车区域入口被阳光天地商场围挡拦住。
在停车场里找P+R像“迷宫寻宝”
包女士的经历,让不少网友直呼有同感。接连几位市民都称自己冲着P+R停车场的优惠前去,结果出场时却被商场或P+R停车场所在的区域收了停车费。记者调查发现,之所以造成这个结果,一方面是市民后续并未乘坐地铁或未使用同一张交通卡,未满足P+R停车收费的相关规则,而另一方面,也跟部分P+R停车场的指引不够清晰分不开关系。
“上海停车”app中联航路站P+R停车库地址为红星美凯龙商场地址。
有市民吐槽,他此前开车前往联航路P+R停车场,可兜兜转转了几圈都没能找到入口。其实,在“上海停车”官方小程序和App上,有全市P+R停车场的位置和车位信息供市民查询。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该小程序将联航路P+R停车场入口导航定位至“浦星公路1969号”,即红星美凯龙商场停车库的入口,距离真正的P+R停车场入口还有约500米距离。如果按照导航提示,从非P+R入口进入停车场,则无法通过交通卡付费,只能按照普通停车收费。如果停车超过8小时,费用是P+R模式的4倍多。
张贴在联航路站P+R停车区入口的停止运营公示。
更令人困惑的是,记者在现场看到联航路P+R停车场门口居然张贴着“停止运营”的告示,前运营方得泊科技称“因本停车场经营合同到期,联航路P+R停车场将于2025年7月20日正式停止运营,停车场将不再提供停车换乘服务”,但“上海停车”App上至今仍显示该停车场正常运营。
记者拨打告示上得泊科技留下的电话,对方表示:“我们与联航路站P+R的运营合作已经终止,目前P+R停车场由新的运营方接手,之后会不会再开我们也不清楚。”当记者追问为何停运信息没有及时更新时,工作人员称:“我们只是承接了联航路P+R场地的委托管理,上海停车App是官方管的”。
信息错位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大场镇P+R停车场。官方小程序上的地址信息十分具体,共有两个入口,一个是沪太路1899号沪太路江场西路口,另一个是江场西路沪太路口。然而,当记者根据第一个地址驱车前往,却发现入口处被一根水泥杆挡上了,旁边还有不少建筑材料堆放着,压根无法进出,但这一信息并未在小程序上予以更新。第二个地址倒是准确无误,但进入停车库后,内部的示意图又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根据车库示意图,车库共有3个出入口,除了上述提到的两个出入口,还有一个“P+R出入口”,不过走过去才发现,这里是江场西路P+R充电站区域,用铁栏杆和旁边的区域做了简单分隔。“这个出入口是专门充电的,换乘的P+R在那边,两边不通。”现场,一名工作人员说。
入口一实际上正在进行改造修缮,但小程序上并未体现。
大场镇P+R停车场的车库示意图,标着“P+R出入口”的地方,其实是充电站。
多管齐下让P+R回归便民本质
目前,上海全市共有25个公共换乘停车场、6596个换乘停车泊位,覆盖轨道交通11条线路、25个站点,日均服务车辆超过1.5万辆。P+R停车模式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推广绿色出行方面已经初具成效,但其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如何将“藏”在商场里的P+R停车库找出来,让P+R真正回归便民本质,需要管理部门、商场运营方、托管服务方等多方协同发力,从市民的实际需求出发,系统性解决现存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P+R停车场的规划和监管,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明确商场、托管运营方的职责和义务。督促“上海停车”App等信息平台运营方加强与停车场管理方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作为场地提供方的商场也需要转变管理理念,P+R停车场不应被视为单纯的配套设施,而应纳入商场整体服务体系,加强设施维护和管理。在商场内人行通道关闭时,设置明显的提示标识,并提供安全的替代通道。加强对围挡设置的动态管理,实时关注车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围挡。同时,加强对停车场内部标识的规划和设置,确保P+R区域沿途标识准确清晰。
托管服务方应加强对客服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P+R政策和操作流程,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市民遇到的问题。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缩短问题处理时间,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从长远来看,P+R模式在上海城市交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轨道交通网络持续扩展的背景下,配套的P+R停车场建设也需要同步推进。只有真正站在市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让P+R停车场从“找不着、用不好”的尴尬处境中走出来,更好地服务市民出行。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向我们反映求助——
泰禾优配-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炒股配资门户配资-在线股票配资平台配资之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