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刷牙时,牙龈突然渗出几滴鲜血;咀嚼稍硬食物时,牙齿传来隐约的松动感——这些看似平常的口腔小问题,或许正悄然传递着身体内部的警报。医学研究发现,口腔健康与全身血管系统存在密切关联,某些牙齿异常可能是脑血管病变的早期信号。
国内某三甲医院曾对2000例脑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63%的患者在发病前6个月内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口腔异常。医生解释,口腔内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会导致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引发血管内皮损伤。当牙周袋深度超过3毫米时,局部炎症因子浓度可能升高至正常值的5倍以上,这些物质随血液流动时,易在狭窄的血管处形成血栓。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特异性表现:一是无明显诱因的持续性牙龈出血,即使采用软毛牙刷或减少刷牙力度仍无法缓解;二是原本稳固的牙齿出现进行性松动,且排除外伤或龋齿因素。这两种现象往往提示牙周组织存在持续的慢性感染,相当于在血管中埋下"隐形炸弹"。某省级医院追踪数据显示,同时出现上述两种异常的人群,3年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较常人高出2.8倍。
医学界将这种现象称为"口腔-血管轴"效应。当牙周袋内菌群失衡,特定致病菌如伴放线聚集杆菌会激活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同时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这种双向调节异常可能加速动脉斑块形成,尤其在颈动脉分叉处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区域,更易形成不稳定斑块。
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口腔检查与颈动脉超声联合筛查。若发现牙龈红肿范围超过2个牙位,或牙齿松动度达到Ⅱ度以上(仅能水平方向移动),需及时完善凝血功能与血管影像学评估。通过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可使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30%-40%,显著降低脑梗发生风险。
口腔作为全身健康的"窗口",其细微变化往往预示着更深层的代谢异常。关注牙齿发出的早期信号,及时阻断炎症-血栓的恶性循环,或许正是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关键一环。
泰禾优配-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炒股配资门户配资-在线股票配资平台配资之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